English

莱丽亚与乔治·桑

1998-03-25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莱丽亚三十来岁,美丽动人,但异常冷漠,像座大理石雕像。她被年轻诗人斯特尼奥热恋,自己也爱斯特尼奥,但由于不幸的婚姻给心灵留下的创伤,她没有答应诗人的求爱,犹豫了很长时间之后,终于离开了他。她的美貌和气质引起许多男人的爱慕,连神甫马纽斯也情不自禁被她所吸引,弄得心神不安,难以自持,因而把她视为诱惑人的魔鬼。莱丽亚为了获得安宁,进了修道院,不久当上了院长,使她的修道院充满基督精神。斯特尼奥到处寻找她,终于找到并见了她一面,得知她遁入空门的真正原因之后,便自寻了短见。斯特尼奥之死,使神甫更认定莱丽亚是个魔鬼,到处煽动对她的仇恨,千方百计置她于死地。

以上就是乔治·桑1833年出版的小说《莱丽亚》的故事梗概。但作品并不是简单地向读者讲述这样一个故事,而是在刻意揭示一个在爱情上遭到不幸的女性心灵的痛苦历程。作者曾把小说手稿读给评论家圣·勃夫听。书中对莱丽亚内心世界细致入微的刻画,令圣·勃夫深为震动,甚至感到害怕。乔治·桑本人也后悔在其中过多地暴露了思想,对初版本进行了删改,然后付诸再版。

在乔治·桑笔下,姿容秀美、人品高尚的莱丽亚,由于对爱情的深深失望,内心充满了忧伤。年轻诗人斯特尼奥热烈地爱着她,试图让她激动,却是枉然。在他看来,莱丽亚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,仅仅是一个影子,一个梦,顶多是一种思想。但在莱丽亚的思想深处,欲望之火并没熄灭。在心灵深处,她强烈地渴求着肉体的爱情。只是过去的创伤使她的心变得冰冷,而在充满强烈渴求的幻想中,她对爱情所抱的期望又过高,总是把与自己相爱的男人理想化,而现实生活中的情人却又全是那么粗俗,那么赤裸裸。这更加深了她的失望,情感变得麻木,在肉体的爱情方面变得无能为力。

乔治·桑在当姑娘的时候,指望婚姻能带来可以信赖的安宁和幸福。她既需要肉体的快乐,也需要丰富的想象,需要丈夫真正地爱她。可是,她的丈夫杜德旺男爵是个思想平庸、语言粗鲁的人,没有诗意的想象和温柔,不懂得神秘的爱情只一昧要求单方面的肉体满足,使乔治·桑的期望彻底落空。她在日记里写道:“当婚姻不再有爱情或者根本没有爱情时,所剩的便是牺牲……伟大人物的能力带来圣洁,卑微人物的愚味带来麻木。在这两者之间,也许没有第三者。不,有第三者,那就是失望。”对照莱丽亚和乔治·桑的处境,可以看出,莱丽亚的独白所披露的乔治·桑的心里,是十分真实的。

乔治·桑坚决与丈夫分居、满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到达巴黎后,很快她身边就经常围绕着许多年轻的情人和追随者,她获得了第二度青春。当有人批评她不该同时有四个情人时,她回答说,像她这样感情丰富的女性,同时有四个情人并不算多。在1834年出版的小说《雅克》中,她公开宣称:“我坚信,如果人类在公正和理智方面有了进步的话,婚姻迟早会被废除的,一种更人道、并非不神圣的关系将代替婚姻关系来繁衍后代,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仍可生儿育女,又不互相束缚对方的自由。”

然而,布尔西莉的启发并没有使莱丽亚得到解脱。她的失望和忧郁太沉重了,加之象征着封建习俗的马纽斯神甫的迫害,年纪轻轻的她,终于怀着满腔的失望和幽怨离开了人间。她的这种悲剧的结局,与作者乔治·桑当时的心境是相吻合的。乔治·桑虽然已与丈夫分居,但还未挣脱婚姻的锁链,而在1830年前后动荡的巴黎,她面临着为事业和生存奋斗的双重压力,她的私生活又经常遭到习惯势力的非难和攻击。在这种情况下,她的心境必然笼罩着浓重的悲剧色彩。

我们可以说,莱丽亚就是乔治·桑。但是,乔治·桑毕竟不是莱丽亚。乔治·桑的心灵深处,自幼就滋长了一种反抗精神。她为莱丽亚安排了一个悲剧结局,但并不甘心于这种结局。小说修改本出版前,她希望为这本书写几行渎神的诗句,是让莱丽亚的情人斯特尼奥酒醉之后哼唱的。她请熟知醉酒滋味的缪塞写了一首醉酒歌,最后几行是:

让这慷慨的酒去缩短,

那麻木躯体的痛苦;

在永别的亲吻中,让我们的嘴唇紧贴,

在冰冷的长眠中,让我们的情欲泯灭,

上帝真可恶。

一向虔信宗教的乔治·桑,竟然借缪塞之笔和小说人物之口,发出了对上帝的诅咒!正是这种反抗精神,不仅使乔治·桑成了法国文坛的风云人物,而且使她敢于与缪塞、肖邦等男性相恋而给后世留下许多爱情的佳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